再談健康敎育
黃素君
再談健康敎育
上周,在街上碰到一些相熟的敎師,他們劈頭一句就問:“你轉行了麼?”筆者百思不得其解。他們續說:“最近你在報紙寫的稿子,連學生的健康問題都談呢!我們以為你轉了行啦……”健康的議題太重要了!一如上一期說到,良好的健康狀況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是社會的資產;相反,市民的疾病(特別是長期的慢性病)則是社會的負資產。談的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呢!所以,培養良好的健康生活,敎育界責無旁貸!
及早對健康覺醒
近年,家人受疾病困擾,整個家庭除了擔憂以外,根本做不了甚麼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及承受疾病的煎熬。這種親身經歷,更促使身為敎育工作者的我對健康的關注和覺醒,要在預防敎育的層面多下功夫。誠然,沒有人能逃出生、老、病、死的規律,但健康的生活應是可以減少“病”佔整個人生的比例吧!
早前和護士朋友聊天,分享工作經驗和生活。她很感慨地說:“現時很多老人都是肺部有問題的長期病患者,相對於其他的病,這一群長者在發病時是最辛苦的,而且發病次數會比一般疾病高。而他們大多在年輕時都有吸煙的習慣。”事實一再證明,很多的疾病確實與不良生活習慣和不健康的進食拉上關係,因此,奉行健康的生活習慣,最首要得着是降低個人患病的風險;再者,也減輕了整個社會的消耗。
別掉以輕心
控煙法於今年1月1日正式出台,一衆煙民“浮面”,實際的人數應比硏究調查為多,應及早找出對策。去年衛生局委託統計曁普查局進行澳門人口煙草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本澳15歲及以上男女吸煙率分別為31.4%及3.8%;男性以35至44歲年齡組最高(40.7%),而女性煙草使用率則在25至34歲年齡組最高(5.2%),女性較男性煙草使用者年輕。
在分析各年齡組別的煙草使用率時,發現由35至44歲及45至54歲年齡組人士的煙草使用率最高,分別為 19.9%及19.8%;分析各敎育程度組別的吸煙率,則發現小學敎育程度者的吸煙比例最高,達20.9%;現時習慣每日吸食香煙的人士中,有 48.7%每日吸食香煙11至20支。總括而言,35歲或以上的吸煙者每日的吸食數目較多。另外,敎育程度愈低,香煙消耗量亦愈高。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總結出三個特徵:一、女性煙民逐漸年輕化;二、35至54歲佔吸煙人口最高比例;三、敎育程度愈低,吸煙的趨勢愈高。我不想危言聳聽,但年輕婦女有否想過未來生育的問題?未來的特區政府會為這一批中壯吸煙一族埋一張怎樣的帳單?澳門的競爭力在哪?
抓緊機會全方位開展
美國的疾控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P)對於靑年人的健康的意義和內涵有這樣的界定:“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間,靑少年建立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影響其當前和未來的健康。嚴重的健康和安全問題,如車禍、暴力、物質的使用,危險性行為造成不利影響靑少年和年輕成年人。”因此,CDCP採取積極的行動,培養年靑人通過健康飮食、從事體力活動、不吸煙等,以減少他們在成年期引發的慢性疾病。
事實上,有不少國外硏究結果顯示,學生良好健康狀況有助降低輟學率、學生欺凌事件和暴力行為,以及有效提高其學業成就。基於上述的理由,很多地區對公民的健康尤為重視,譬如說,新加坡規定學校的飯堂不可以售賣不健康的食品,而可口可樂則列入禁售範圍之列。
健康不單純是一個“衛生”範疇的議題,更是一個敎育及整個社會的議題。有資料顯示,在澳門區導致危疾和死亡的主要成因出現轉變,因非傳染性疾病所帶來的社會負擔正在急劇上升,而癌症、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是澳門人口最主要的三個致死原因(澳門衛生局2005)。我們不知道可以在健康的議題上做到多少,但若果不做就肯定會損失很多!
我懇切地呼籲家庭、同儕團體、學校、社區組織切實地去做好把關的工作,認眞地去營造健康生活的條件,為年輕人提供有利形成健康習慣的環境!
黃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