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輟學的根源和對策
袁金淑
關注學生輟學的根源和對策
澳門敎靑局公佈了本澳09/10學年輟學和離校生的調查簡報,顯示離校生人數逾1,700人,總離校率為2.3%,較上一學年輕微下跌,不過,初中、高中的離校率卻錄得上升;未能完成初中敎育階段而中途輟學者有109人,輟學率為0.22%。
敎靑局同時指出,學生輟學原因多樣且複雜,學生個人首要輟學原因,依次是:對讀書冇興趣佔32.4%,成績差佔20.3%,不滿學校佔16.2%,缺勤佔12.2%,個人健康佔6.8%,操行不好佔4.1%,其他佔8.1%。
十多年前,本澳敎育家劉羨冰校長針對靑少年厭學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澳門的敎育實質上是處於淘汰式的應試階段,淘汰了80.1%的“欠佳”者,保住了19.9%能有85%入大學機會的學生;還有,望廈社區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失學靑少年中,成績差、犯校規者佔41.8%,學位不足佔23.7%,家庭問題佔10.9%,經濟困難佔9.1%,自動離校佔7.25%,其它佔7.25%。資深敎育工作者阮校長也曾針對留級情況進行調查,對象是一班的高三學生,內容是由小一到高三有否留級人次,調查結果顯示,從來沒有留級的佔24%,曾經留級的佔76%。
從以上數據可知,現時澳門敎育的高輟學、高留級、高厭學情緖仍然是揮之不去,有待改善的空間。自從回歸後,為了提升敎育的素質,政府不斷加大對敎育的投入,改善私校的辦校條件,實行十五年免費敎育,提出優化敎學,推行小班敎學、職業敎育等一系列敎學改革。然而,今天學生輟學的問題仍是困擾敎育界,未能有效地得到解決。
有見及此,針對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從而造成輟學的現象,本人開展了一項調查。對象是一百多位的高中生,調查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出輟學、留級和厭學的根源,調查結果顯示有以下幾方面根源:
一、社會因素。隨着賭權開放,需要大量的人手,由於招聘條件不高(例如不需要高學歷,但薪金比起普通大學畢業生要高,甚至比敎師還要高),致使部分學生認為根本不用讀書也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加上潮流所趨,年輕人貪圖享樂、名牌,追求金錢,很容易迷失方向,加速部分學生產生離校外出工作的想法。
二、敎育制度。長期以來,澳門的學校把學生成績放在第一位,實行塡鴨式敎學制度。敎學內容枯燥乏味、方法欠缺多元化和吸引力,課堂整天進行抄筆記、背書、測驗、考試等,不斷重複溫習和測試,對成績較不理想的同學直接產生了不良後果;加上若學生上課不明白,作業遲交,測驗不合格,壓力增加之下討厭上學,自然對讀書沒有興趣。自從07年度開始,政府推行十五免費敎育,更有部分學生認為讀書不用錢,就算留級也沒有所謂,不珍惜讀書的機會,缺乏學習上競爭的能力,慢慢也走上厭學道路。
三、家庭方面。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一道重要關口。但現今不少家長在博彩行業工作,由於需要輪班,以致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庭,造成了對子女的看管不足、關心不足、溝通不足。當子女出現偏差行為時,首當其衝就是影響學業成績,打擊了學習的自信心。
四、學生本身。時下靑少年受到很多引誘,沉迷上網、夜酺酒吧,十二、三歲的“潮童”三五成群在街上流浪、吸煙、講粗口的比比皆是。有部分學生目光短淺,缺乏目標、方向和責任感,對師長和家長的關心變得忠言逆耳,久而久之就會無心向學。特別是受到身邊同輩的影響,終日懶散,誤入歧途,最後選擇走上輟學的道路。
人才是未來社會的核心,競爭也是將來必經之路。面對學生輟學的複雜化、多樣化,政府、學校、敎師、家長和學生是責無旁貸的。要改善學生輟學現象,必須從根本入手,制定對策,以培養我們的下一代。
對策一:打造知識型的社會大氣候。
政府要善於營造學習型社會氛圍。古語云:“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人的思想主宰行為,管理者要善於向靑少年灌輸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値觀,讓學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另方面,要多建大型圖書館及活動設施,讓靑少年有正常的消閒場地;設立職業技術學校;增撥資源投放給靑少年的課外活動;多派社工跟進有問題學生,幫助輟學的學生重返校園。
博彩業成為本澳龍頭產業,吸引大批勞動力加入到該行業中,也對無心向學的學生起了催化作用。除禁止未滿二十一歲的靑少年進入賭場工作,也希望政府考慮設定凡是任職荷官一定要取得高中畢業證書,作為打消學生輟學念頭的方法。
彈丸之地的澳門,私校的留級制度居然有一百多種,這種情況値得關注,更希望能夠引起大家重視,重新制定學生留級標準,以減少留級率。
對策二:營造愉快的和諧校園氛圍。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讓學生喜愛學習,培養學習自主性,學生自然對學校產生歸屬感。故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不斷增強校園讀書氣氛,開設定期周會,例如閱讀分享會、閱讀奬勵計劃等,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在課程設置上,要讓學生學得輕鬆和學得有自信。與此同時,敎師要與時俱進改進敎學方法,課堂上多採用生動、有趣、互動的敎學方式,千方百計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有效,眞正感受到讀書的眞正樂趣。更重要的是,敎師要關愛學生,對成績差的、有偏差行為的學生要多溝通,聽聽學生心底話,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和鼓勵;不要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被遺棄的一群,從而建立自信,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
對策三:建立互相溝通的家庭氛圍。
家長是小孩成長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家長做好與子女的溝通,是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現今很多家長是雙職工,需要兼顧輪班工作,或多或少疏忽對成長中的孩子的照顧。因此更要每天多留一點時間,“每日暫停十分鐘,聽聽子女心底話”。當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家長不要只是批評和責駡,應多從子女的角度出發,多關心、多支持、多引導,共度難關。讓孩子感到縱使他們做錯事,父母是不會離棄他們的,那麼他們定能重返正途。
對策四: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蘋果之父喬布斯在演講中提及:“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無論遇到多少的挫折,也訂下目標努力向前。高二容同學對我說:“苦練是根本,成功是目標”,從中可知,學生有了堅定的信念和目標,自然會用功讀書;只要找到明確的目標,自然就會刻苦用功,必定能夠走出輟學、留級和厭學的陰霾。
常言道:“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敎育是富國強民之本,學生是社會的棟樑,作為敎育工作者,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落伍,最好能做到“一個也不能少”。1,700名離校學生,以及109名輟學學生,這個數據再一次提醒我們去反思敎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衷心希望各方能共同合作,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敎育理念,找出問題的根源,改善不足。
此時此刻,耳畔再次響起了我的好同事龔老師的金句:“為學校的發展想一百年,為學生的成長想一輩子”。
袁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