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敎育的一次難忘經驗
弘 智
愛國主義敎育的一次難忘經驗
——訪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
乘着復活節假期,學校師生一行二十二人遠赴東北瀋陽、哈爾濱,走訪九一八紀念館及哈爾濱七三一部隊遺址。這次旅程在仍是冰雪嚴寒的北國天氣下進行,路途雖然遙遠,但師生們的知識收穫和心靈衝擊仍是甚大的,當中尤以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收穫至巨。
相信不少到哈爾濱旅遊的人,都曾到訪過這個位於平房區新疆大街25號的原731部隊本部大樓參觀過。這個總面積千五平方米的大樓共設有十五個展廳,展覽廳以大量物證、圖證、實證控訴了七三一部隊的血腥罪行。據館中資料說明,僅在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至少有三千名中國人被當作試驗材料慘遭殺害;而在侵華日軍發動的生物戰中,遭到屠殺和殘害的中國人至少有三十萬名。
扭曲的人性在日本侵華的年代不斷出現。日本的醫學精英以活人為試驗材料進行生物武器的硏究和生產,使其在規模、技術、實戰以及生物戰人才培養上成為世界第一,特別是以中國人為試驗對象的殘忍性方面,日本人的實驗使當時的中國成為人間地獄。
七三一部隊在日本投降前把相關的實驗材料原地銷毀,並在離開前把餘下的人員殺害及焚燒。我們在參觀時已無法一睹當年的試驗場地,但原址的荒煙蔓草仍無法掩蓋當年魔窟的恐怖。
對生活安逸的澳門學生來說,感覺似與中國人過去的屈辱史距離很遙遠,所以在過去的歷史敎學和愛國敎育中提及“愛國”和“國民身份認同”往往遙不可及,但學生面對此時歷史的一刻實在無法迴避,每個人均在沉思。
回到學校後,還有更多的後續活動,二十多人的深刻經驗如何影響其他同學?或許更多的圖文和語言也無法表達那種近距離面對歷史的沉重,但敎育的目的就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日本侵華的歷史事實應該讓所有人反思。
七三一部隊遺址展廳設計上最為震撼的一面,就在最後出口前那段刻載有死難者名字的漆黑長廊,明知黑暗長廊後是光明的出口,但七十多年前中國人的那份淒慘仍然歷歷在目。
走過長廊後,我向一位守候在出口的工作人員詢問在此工作有何感覺?她的回答令我久久不能忘記。她的回答肯定而直接,她說:我感到驕傲!
弘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