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anda.china.com.cn/zhuanti/2011-04/26/content_4158059.htm珠海电大: 主动融入学习型社会构建
中国网 时间: 2011-04-26 作者: 李桂云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珠海电大校长蔡胜
珠海电大创新点
发挥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对澳门的开放教育。
尝试解决在开放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创立思政导师制。
实行学困生帮扶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增强了电大学生的凝聚力。
认识珠海电大蔡胜校长是在青岛招生会议上。在那次会议上,当轮到他发言时,他不是长篇大论地演讲,而是首先播放了一部介绍珠海电大的短片。当悦耳的音乐响起,会场中的人都被精美的画面所吸引。后来他说,这是在会前精心录制的,要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引起大家对珠海电大的关注。
创新,一直贯穿于珠海电大发展的全过程。几年来,珠海电大发挥地处经济特区和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对澳教育、非学历培训,并在学生管理上首创了助学辅导员、思政导师、学困生帮扶等制度,从而使珠海电大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截止到2008年春季,珠海电大的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突破1万人,占珠海市成人学历教育的1/3,每年开展各类证书培训、职业培训上万人次,珠海电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人大学,初步实现了把珠海电大打造成珠海市规模最大、专业最全、层次最多、办学形式最灵活、覆盖面最广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航空母舰的目标。
与蔡胜校长交谈,总能感受到他的危机感。他说,电大在政治上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如前几年,要使电大重新进入各级领导的视野,就必须抓住先机,就必须创新,要力争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取得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开放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珠海电大校园外景
以非学历培训扩大电大的影响
记者: 珠海电大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城市,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电大的生存空间、发展机遇、发展策略与内陆地区的城市电大有何不同?
蔡胜: 在地理位置上,珠海电大有两大特点。一是位于珠海经济特区,一是毗邻澳门,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这两大特点对珠海电大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就挑战而言,珠海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珠海市常住人口仅150万人,但珠海的大学园区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10所,在校生已经突破10万人。此外,还有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函授站150多家。所以,珠海的成人教育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就机遇而言,虽然珠海人口相对较少,但它是一个特区,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这就为开放教育提供了非常大的潜在生源市场。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澳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多数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先天不足正在给他们带来严峻的生存危机,不学习充电就会被社会淘汰。最近,澳门特区政府颁布了一个条例,规定公务员学历至少要达到高中水平,否则,任职资格及职务升迁都要受到影响。所有这些,都使澳门对成人教育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我们的地理特点和对市场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珠海电大的发展策略。第一,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我们首先在电大系统提出了在电大学知识、拿文凭、交朋友的宣传口号,就是因为这三点是成人学习的主要目的,而第三点更具有地域针对性。在珠海的开放教育中,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他们背井离乡来到珠海,他们的日常交际圈仅限于老乡或者是工友,所以,在学知识、拿文凭的同时,更希望有一个广阔的社交平台,所以,我们就要下大力气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二,关注对澳门的开放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要深入进行挖掘。
第三,要更加注重服务。我们提出了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并在服务上进行了创新,如助学辅导员制度、思政导师制、学困生帮扶制等,近期又建成了综合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记者: 珠海电大确定了以开放教育为生命线,中职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为发展点的办学思路,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定位?是否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
蔡胜: 尽管在2007年,珠海电大的招生规模已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我们还是很清醒地看到学校一元化发展所潜伏的危机,我们通过对近10年来珠海电大发展历程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珠海电大发展的新思路,即一条生命线,二个发展点。一条生命线就是始终坚持把开放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作为学校的发展点。这两个发展点与生命线之间是一个有机的联系,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的培训工作更好地来维护开放教育这条生命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办学思路,实现把珠海电大打造成全市规模最大、层次最多、专业最全、形式最灵活、覆盖面最广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航母的目标。
我们一直关注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开放教育的影响。今年珠海的普通高考录取率是88.6%,接近90%。那么,开放教育还能剩下多大的招生空间?这对开放教育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必须首先稳定开放教育规模,同时谋求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发展?这是很多基层电大领导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为才能有位,电大必须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且一定要有紧迫感,要抢抓机遇。
所以,我们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作为学校的发展点,这里有纵向、横向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纵向发展,是把开放教育向前推,发展中职教育;向后推,发展社区教育,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所谓横向发展,就是在电大的学历教育之外,要将非学历培训做大做强,以打造起“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全民共享式教育超市。
记者: 在非学历培训中,一些电大把干部培训作为一个切入点,但有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珠海电大是如何做的呢?
蔡胜: 2008年初,我们提出,要把珠海电大建设成为珠海市委干部培训工作的第二条渠道。传统的干部培训都是在党校,我们有信心成为第二条渠道。这样的信心基于我们对自己优势的分析。与党校相比,我们具备两大优势。第一,学历教育的优势。党校是非学历教育,不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现在,政府公务员的学历问题基本解决,但基层干部、农村干部的学历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的学历教育相比党校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对干部们的培训,我们还可以发挥学历资源的优势,推出学历加证书、证书加证书、学历加学历等套餐,这样的套餐贯穿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全过程。第二,电大教师知识结构或者专业结构的优势。传统的党校所传授的是党的理论、法制教育等,而我们除此之外,还有经济管理、信息能力、外语、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当时我们认为,关键是能够找到突破点,虽然起步很困难,但一旦起步以后,我们相信自己的优势能够很快发挥出来。通过这两年多的努力,应该说在干部培训方面,我们已经做得比较成熟、成功,越来越接近于第二条渠道这一目标。
2009年,我们的干部培训工作实现了两个大的突破。第一,成功地承接了全市的处级干部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共有300多名珠海市部、委、办、局的领导来到电大学习。这些领导学习完之后,又把单位的干部派过来学习。所以在信息能力培训上,我们已经是应接不暇。
第二,我们承建了珠海市“干部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及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该平台目前已经投入运行,每年有14000多名公务员在线学习,成为珠海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的干部培训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010年初,广东省委组织部专程到学校考察调研,对我校的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 和一些校长交流,他们觉得学历教育相对来说营运模式比较清晰,而非学历培训从效益的角度来看,见效不是很快,你们的情况如何?
蔡胜: 对这个问题我这样看。第一,要算社会账,要看社会效益。我们电大系统的人在一起常常谈起一个问题,即电大是不是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我认为,经过这么多年,学历补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大实际上已经淡出各级领导的视线了。现在,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遇,要通过培训这条重要的渠道,扩大电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在培训中,那么多的领导干部近距离来到了电大,我们也可借这个机会向他们宣传电大,宣传开放教育和我们所开展的工作。通过培训,应该说他们对我们电大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成为我们电大今后发展的一笔非常难得的宝贵社会资源,而且,这种社会资源在珠海电大的发展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第二,要算经济账。我们开始搞非学历培训时是赔钱的,但长远看非学历培训的收益肯定比学历教育要高。搞培训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需求不固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甚至要创造机会,我们很多培训就是这样抓来的。此外,要抓住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在我们成功地从干部培训取得突破之后,又举办了数字化城管人员培训、企业培训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搞非学历培训要有发展的眼光,我们正在向社区教育延伸。我们设想,在中观层面,继续开展面向政府、企业、行业的培训,打造一个教育超市。在宏观层面,立足电大在线、干部在线和正在规划的市民在线,利用网络教育的形式满足市民终身教育的需求。在微观层面,我们正在镇、街道办探索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常态化的示范性学习型社区。通过三管齐下,打造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珠海电大模式,从而确立在学习型社会中珠海电大的位置。
开放教育辐射澳门
记者: 说起珠海电大,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对澳教育。多年来,对澳教育深受澳门居民的欢迎,也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央电大的好评。那么这项工作是如何开展起来的?
蔡胜: 我们自从2000年开展针对澳门居民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以来,到2009年12月,已累计招生2000余人。应该说,这是我们抓住了珠海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发掘出来的优势。很多人以为珠海和澳门相隔较远,其实陆路相连,随着拱北口岸电子通关的便利化,几分钟就能走过来,所以,有的澳门居民干脆就在珠海置业、工作生活。
澳门居民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以前电大的学历是不被澳门政府承认的。为此,我曾两次拜会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详细介绍电大是怎样一个系统,中央电大、广东电大和珠海电大之间是什么关系,电大毕业证书格式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通过教育部网站验证毕业证书等等。通过沟通,现在不但电大的大专学历得到认可,电大的中职教育文凭也已经得到了澳门方面的承认,不少人在拿到毕业证书后,在澳门得到了晋职加薪的机会。
对开展澳门教育的重要性,我的感触很深。这里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比如父亲在这里读书,又把女儿拉过来,父女同班共同学习,还有的是兄弟姊妹在一起读书。更触动我的是有一次巡考,我看到旅游专业的澳门学生写的游记,有的写在天安门看升旗,看到国旗升起,他心潮澎湃,切实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还有的写长城,写黄河,对自己祖国的辽阔、壮观赞叹不已……。我们通过开放教育平台,实行爱国爱澳教育,使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成就完全凸显出来。以前由于政策原因,我们没有宣传对澳教育工作,学生都是互相介绍来的。经过这次巡考后,我们决定大张旗鼓地推动这项工作。我们提出的口号是: 以爱国爱澳教育为宗旨,以开放教育为平台,以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为己任,开展对澳教育,让开放教育成果惠及澳门同胞。
记者: 为进一步推进对澳教育,珠海电大做了哪些努力?在澳门,将通过什么方式予以推进?
蔡胜: 我们已经在9月18日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澳门校友会,成立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将2000多澳门校友联系在一起,并开展一些公益活动,从而扩大开放教育在澳门的社会影响。
同时,我们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正在争取上级电大的政策支持,设想通过学分银行的方式,先在澳门开展培训,以非学历教育的方式正式进入澳门,当这种非学历培训的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置换开放教育的学分。
记者: 为什么是以非学历培训做先导,而不是学历教育呢?
蔡胜: 如果以学历教育的方式进入澳门,受到的制约会很多,竞争也非常激烈。在澳门,专门有一个咨询委员会,由澳门各高校的人员组成,委员会对每年澳门学历教育开办哪些专业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直接在澳门开办学历教育难度很大,但以培训的方式进入则非常容易,而且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收费非常低,澳门的学费非常高。当然,以这种方式进入澳门需要中央电大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和广东省电大合作,以共建学分的方式开展工作。
在澳门开展开放教育,是我校充分发挥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开放教育的独特办学之路。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一定会坚持下去,对其前景,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
以思政导师和学困生帮扶增强凝聚力
记者: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珠海电大多有创新,比如,推出了思政导师制和学困生帮扶制,推出这两项制度出于怎样的考虑?又是如何开展的?
蔡胜: 在成人业余高等教育学生中要不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思政工作,一直是困扰成人高校,特别是电大开放教育的一个难题。我们自2008年春季开始,在开放教育新生中设立思政导师,由学校领导、部分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担任,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开展思政工作,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配合思政工作的开展,我们设立了学生活动专项经费,按当年学费总额2%的比例提取。学生们通过晚会、爬山、烧烤等活动,增进了了解,有的还通过这些活动,结成了美好姻缘。我们还探讨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的路径与可能性。
学困生帮扶制也是在2008年实行的。因为多种原因,在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中形成了为数不少的学困生,他们有强烈的求学愿望,但存在很多学习上的障碍,或者是没有形成学习的习惯,或者没有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或者对某些课程学习存在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完成学业。对于学困生,我们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对学困生,我们主动与其联系、交流,寻找原因,鼓励这些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专门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针对他们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跟踪服务,以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经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电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不断增强。
记者: 学困生帮扶制已经实行两年了,回顾这两年来的工作,你们觉得这项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蔡胜: 我们认为,帮扶工作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学困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如果我们的学生因为一门课或者两门课屡次考试都不能通过,而最终选择放弃的话,对我们学困生的终身发展会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他们的补课辅导和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最终使他通过了这门课考试,获得了文凭,对这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会有非常大的益处。第二,对群体的示范效应。如果一个学困生经过帮扶最终顺利毕业,对他的朋友、同事、家人都会产生影响,也会带来更多的生源。第三,维护了开放教育的品牌。我们对学困生的帮扶不是“放水”,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通过个别的辅导来提升他们的能力,这就保证了开放教育的质量。
电大应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主导
记者: 有的基层电大经过机构整合,办学受到一定影响,但你们却生机勃勃。那么,你们是如何在新的体制下保持良性发展的呢?
蔡胜: 对这个问题,我这样看。第一,地方政府有权按照市政规划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第二,在整合中,要保证学校运作的相对独立性。整合后,我们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费也有保证: 市财政按开放教育在校生人数拨付办学经费,为学校拨付教育附加费。此外,我们的办学地点依旧,保留了原来的校舍。第三,要挖掘整合的优势。整合以后最大的优势是教学资源丰富,以前我们的教师只有30多个,很多培训搞不起来,现在一大批年轻教师承担了各项培训的教学工作。所以,珠海电大在整合后的这几年,反而是迅速发展的几年。
记者: 经过多年的探索,珠海电大有很多创新的做法。那么,对于城市电大的未来,您有哪些思考或设想?
蔡胜: 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来说,由于外来人口较多,开放教育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电大教育绝不能只是学历教育,必须在学历教育之外,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一定要介入到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去,成为主导力量,这是决定未来电大发展、生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机构较少,在地级市里,电大可能是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而在发达地区的地级市里,由于高等教育机构众多,即使电大成立了开放大学,也不太可能成为依靠的力量。所以,在中央电大层面,应该在开放教育的基础上,推动电大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导。如果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能够立项,通过电大这个系统去做社区教育,那么,城市电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就豁然开朗。
在政府对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够充分,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作为城市电大,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去做,有为才能有位,要以实际行动推动政府认识到社区教育对提高城市软实力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体会。(本刊记者 刘增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