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1-07/26/content_614693.htm完善持續敎育建學習型社會
夏 耘
完善持續敎育建學習型社會
本月初啟動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成為坊間的熱門話題之一,不少人等待着敎育部門下月中旬公佈獲審批項目名單,再因應自己的興趣或需求選擇進修。當中,也有人很坦率,報讀內容是其次,最緊要是怎樣用到那五千元進修資助。“政府派五千文鼓勵進修”,多少帶點“利益驅動”,藉持續敎育提升個人競爭力、應對職場挑戰的緊迫感,仍須推動;完善持續敎育系統,還有大量工作可做。
二○○五年,敎育當局委託外地專業團隊,硏究澳門持續敎育發展策略;二○○六年制訂的《非高等敎育綱要法》,更明確把非高等敎育二分為正規敎育及持續敎育兩方面,其中,法律把正規敎育以外的各種敎育活動,包括家庭敎育、回歸敎育、社區敎育、職業培訓以及其他敎育活動,概納入持續敎育的範疇;持續敎育必須體現終身學習理念,是對正規敎育的補充和發展。
在實務工作上,敎育部門於二○○七年推出了“持續敎育資助計劃”,為有志進修的居民提供學費資助。四年來共舉辦了八期,有一萬七千多人獲得資助,平均每名居民參加近兩個課程及獲得二千五百元的資助。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可算是上述計劃的承接。
現正諮詢公衆的《持續敎育通則》,基本內容與非高敎法有關規定一致,旨在更新實施逾十六年的《成人敎育之組織及發展總框架》;今後將根據法規推出更具操作性的《私立持續敎育機構執照發出和運作制度》、《回歸敎育課程框架》及《回歸敎育標準評核》等補充法規,從而進一步完善持續敎育體系。
社會瞬息萬變,擁有求變和求進的意識才能穩如泰山,適應變遷,追隨時代的洪流前進。政府和民間一直勞心勞力,開辦五花八門的培訓項目,但這些努力是否眞的能吸引市民,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尙無定論。在本澳推動持續敎育的最大難題,是由於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職位太多卻缺乏人力,間接令居民覺得沒有進修的必要,缺乏學習的動力。不少在職人士由於工作時間關係,難以抽空進修,也有部分婦女除本身工作外,還要照顧家庭,因而無暇兼讀。
針對澳人普遍“慢熱”,職場競爭程度、危機感較低,當局在思考持續敎育的政策時,應以推動居民的意識為前提,讓居民感受到進修的必要性。敎育當局要充分利用媒體效應,宣傳持續進修的訊息,並創設互聯網課程,讓參與進修的在職人士能夠因應實際情況彈性學習,提升學習興趣。
構建學習型社會,先要活化“細胞”:推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營造閱讀風氣。政府或社區團體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或推動奬勵計劃;增設社區圖書館等文化設施,鼓勵家庭共讀,增加社區多元學習機會。
夏 耘